澳門建築置業商會
 

2009年10月

2009/10/05 公共工程諮詢標系統化制度

出台 工務局公報於2009年10月5日開始接受承建商及建築公司提交申請加入『資料庫』之相關手續,為使業界等更為明確理解掌握,工務局於10月20日特設講解會予本會會員,向與會者詳述「制度」內容,申請手續細則、條件及接受相關提問。


公務局就新制度解說


會員聆聽解說


講解會後與主持合照

2009/10/05 「公共工程諮詢標系統化制度」

大豐銀行董事副行長徐繼昌連同銀行經理負責人一行六人,9月15日到訪商會,就政府推出多項扶持中小企的政策,於2009年10日5日正式公開接受建築商及建築公司申請。

凡在土地工務運輸局有施工註冊的承建商均可申請加入本制度,制度會對合資格的承建商資料進行統一分類並及時更新,形成一個承建商中央資料庫,以抽籤形式得出參與每項公共工程諮詢標的承建商名單。

有關「制度」首階段會在運輸工務司屬下範疇多個部門推行,有關部門包括土地工務運輸局、房屋局、交通事務局、大型建設發展辦公室及港務局等。

土地工務運輸局網上www.dssopt.gov.mo 已有齊相關申請手續及表格。

2009/10/23 - 25 MIF「第十四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議」

「第十四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議」MIF於十月廿三至廿五日於威尼斯人度假村會展舉行,並順利完成。本會被邀為「協辦單位」及合辦「安居在澳門」之活動,並於會場內設置展示攤位,多位理監事支持有關活動並出席開幕禮。


MIF場內與前任特首合照


我會展位前與友會暢敘


安居在澳門展位留映


攝於美國商會前


偷閑小敘

2009/10/30 澳門經濟研討會 回顧十年建築置業概況

劉永誠理事長代表商會發言

回歸初期,經濟嚴峻(1999~2003)

建築置業界的發展在澳門回歸初期,面對嚴峻的挑戰與考驗,因應回歸前澳門社會上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包括治安惡化,導致遊客訪澳大幅減少,經濟因而出現委縮,在90年代初大量熱錢湧入,引致房地產發展過熱,供遠過於求,市場出現空置的商住單位數以萬計,百業簫條,經濟持續未見起色,2000年失業率更高達6.6%,有見及此,我會主動提出組織「職業培訓及失業工人再培訓」等工作計劃,並與勞工局有關部門合作開辦多項建築業技術課程,務求建築工人的技術得以提升,增加就業機會,解決部份工人失業的問題。

2002年失業率仍高企6.2%,大部份地產建築行業的從業員,判頭及相關業務公司陷入嚴峻的經營或結業狀態,根據資料顯示,02年全年建成及擴建的各類樓宇單位381個,動工及興建的單位1,300多個,不少投資者也因前景未明朗,因而將大量投資項目處於停工觀望狀態,回歸初期,延續自90年代的房屋市場供求失控的現象,仍未能解決,大部份建築工人因前景未明而另謀生計,致各行業具經驗的技術工人大幅減少,導致當特區政府開放博彩業,外資湧入大興土木時,本地技術建築工人出現嚴重短缺。另一方面,由於經濟仍未見復甦,空置的商住單位仍在市場積水難消,特區政府繼於01年再度推出「購買房屋四厘利息補貼計劃」後,繼而推出「投資居留政策」,鼓勵市民置業及吸納外地投資者,購買澳門不動產,一系列的政策對調節市場上積壓的空置樓宇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

然而,全球經濟在亞洲金融風暴的餘波下尚未完全恢復,又遇上美國九一一事件,2003年席捲全球致命性的非典型肺炎肆虐,令港澳居民處身於恐慌中渡過一段艱苦的日子,世界經濟狀況仍有待復甦,而澳門特區政府為改善經濟環境,加快推動經濟復甦步伐,推出一系列政策以緩解民困,我會亦適時向特區政府提交意見書,建議增加對公共建設的投資,拓展本地建築商的生機,改善建築工人就業。

隨著非典型肺炎的影響逐步減退,多項大型工程及區域重整建設相繼展開,整體經濟增長超越2002年,失業下趺至5.5%,新建優質樓宇交投開始暢旺,因應樓市復甦,政府恢復拍賣土地測試市場,市場亦反應踴躍,成交價高出底價三倍。

步入高速增長期(2004~2007)

2004年,隨著特區政府開放博彩業政策的啟動,吸引數以百億計的資金進入本澳,用以興建世界級的項目,整體經濟增長超過20%,失業率下跌至4.8%,相繼建築工人日薪比2003年上升了 13%,吸引已轉行的建築工人重投建築業,亦吸引香港建築工人來澳工作,及輸入一定數量的外勞以舒緩建築工程所出現的勞動力短缺情況。

樓宇交投轉趨活躍,優質高層住宅陸續推出以吸引外資購買,樓價快速被推上升近七成;然而,樓宇空置情況仍然存在,(新、舊住宅、商住)合共數千個單位,房地產出現一些過熱以至炒賣現象,政府在2004年四月份修訂『投資居留政策』,提高申請門檻,除增加投資金額外,再附加其他條件,以調節升溫的房地產市場,避免因而演變成「有新屋無人住、有人無新屋住」的不正常現象。

2005年由於有祖國開放自由行及緊密經貿安排等多項政策大力推動下,港澳地區,均能分享到內地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新機遇,博彩旅遊業持續增長,帶動澳門整體經濟高速發展,吸引大量外來投資,各行業前景欣欣向榮,居民安居樂業,就業情況得到改善,市民消費信心隨之增強,投資環境漸趨完善,多項利民法規逐步修訂,大型公共工程及區域美化重整建設繼續展開,政府各項大型建設及私人建築投資項目增加,整體經濟增長,失業率降至4%。因應建築業持續興旺,連帶建築工人日薪及建材等大幅上升30%以上,令建築成本大大增加。

2006年博彩旅遊業發展勢頭暢旺,外來投資踴躍,各項大型博彩旅遊設施相繼投入市場運作,帶動起澳門整體經濟高飛,失業率降至3.4%。因應國際權威性的財經分析員給予正面樂觀的評價,吸引大量的外地投資者入市置業,就業市場普遍理想,樓價飆升速度驚人,整個房產市場亦出現兩極性的銷售趨勢,高價的樓盤買家基本上是由外來投資者,而本地一般的客源普遍吸納200萬左右的單位為主。(根據印花稅統計,在全年住宅樓宇單位買賣價值當中的190.9億,非本地居民共佔111億,反映市場作以外來投資買賣為主)。

建築工人薪酬上升,專業工程師及技術工人又不足以應付當時工程所需,因而引入大量香港技術工人來澳工作,根據勞工局資料數據顯示,06年12月有3千多香港的建築工人,作為高技術建築工人輸入的補充。

2007年延續經濟強勁增長,位於路氹區新近落成的世界級會展設施開業得以全力啟動,相關行業逢勃發展,各類型的會展項目,能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具高消費力的會展客源來澳消費,國際財團的巨額資金相繼在澳尋找商機,帶動經濟高速增長,本地就業市場極為理想,失業率曾錄得低於3%。因應住屋需求方面,私人住宅樓宇偏向為高質素及面積較大的單位,整個房產市場兩極性的銷售趨勢愈見明顯,根據統計局按全年印花稅的資料數據顯示,全年的住宅樓宇單位買賣價值高達420.6億,為06年的兩倍,雖然07年中政府中止「投資居留」政策,而待審批的個案仍在進行,因此市場未見較大調整。

2005年初開始,私人建築及大型工程繼續展開,加上趕工等原因,人力資源緊缺,連帶工資連續三年大大上升,唯有輸入外地技術僱員以補不足;據08年初資料顯示,建築行業的外地僱員共10,965人,其中有4,441 人自來香港,作為高技術建築工人的補充,來自中國內地的外地僱員約有6,000,另有12,000多名屬博彩公司直接聘用的建築工人於市場上從事相關工作,主要都是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當時全澳的外勞總人數為85,000人。隨著建築工程的興旺,加上整體物價高漲,各類建築材料價格節節上升,大部份建材組別的價格指數均錄得升幅,令建築業的營運成本大幅增加。

經濟回落,步入調整(2008~2009)

2008年經濟開始放緩,美國次按風暴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各國採取保守緊縮政策,博彩旅遊業遭受嚴重打擊,個別位於路氹城金光大道的外資大型投資項目被迫暫停施工,大批中外建築工人被解僱離場,嚴重影響本地勞動市場的穩定與就業,參與私人項目的建築商,面對難於解決的業務困境,承建業務被突然中止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外來資金大幅減少,各類商業投資受阻,業務萎縮,就業市場收窄,令整個樓宇買賣市場出現大幅度的下調,交投量出現明顯的減少。同時,企業營運的調整,大量外地僱員被解僱離澳,間接帶動租賃市場的下調,租務需求進一步的減弱。08年全年的住宅樓宇買賣單位數目13,732個,比2007年有大幅下降約50%,為近年來買賣單位數目最少的一年,反映了金融海嘯對本澳的房地產市場所造成的巨大沖擊;新建成的私人住宅樓宇偏向為高質素及面積較大的單位,樓價因而仍有輕微上升,但交投數量下滑,全年住宅樓宇單位買賣價值為297億,比2007年少123億,約30%;

2009年經濟未見回穩,個別外資大型投資項目仍處於停工,全澳整體外地僱員人數回落至78,000,失業率調整至4.6%(09年第3季度),公共工程與私人項目也未有按時批出,令可動工之項目寥寥可數,難以保持本地勞動市場的穩定與就業,而本澳大型項目相繼落成投產,增加本地建築工人就業的困難。特區政府為改善經濟環境,增加對公共建設、維修及優化重整等各項工程,又推出一系列政策以舒緩行業緊張形勢。4月份政府推出物業轉移稅階梯式調減新制,6月份再次推出「購買房屋四厘利息補貼計劃」,9月份再啟動社會房屋申請,以協助一般市民購買物業及解決社會低下階層的住屋問題。

根據資料顯示,09年1至8月期間,私人工程新動工樓宇住宅單位數目只有1,379個,對比07年4千多個有強烈的差距。住宅樓宇買賣單位數目5,393個,比2008年全年13,686個有大幅下降,而住宅樓宇單位買賣價值總額為95億,對比2008年全年為297億,情況仍未見明顯改善。

總結

回顧這十年來,建築置業界在初期經歷了嚴峻經濟的考驗,其後逐步邁向高速增長的階段,再遭逢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的沖擊而下滑,進入經濟的調整期,本澳亦緊隨著世界金融體系的重組而穩步復甦,根據最新資料顯示,資金持續流入港澳地區,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近月亦見明顯的改善。經濟過去十年出現的起伏,在特區政府第三任行政長官即將宣誓就職領導新一屆政府接受新挑戰之際,總結回歸十年以來的發展與營商的經驗,對未來發展策略有以下的建議:

  1. 完善城市規劃,配合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使本澳極有限之土地資源能夠充份得到利用。
  2. 特區政府必須適時配合經濟發展的需要,對相關的法律條文與規章,如「土地法」,「消防安全規章」及「建築總章程」等進行修訂,提升公務員的士氣,精簡行政效率,以利項目的審批。
  3. 配合特區政府推動多元產業政策,建議輸入專業人才,優化澳門人力資源文化素質,以迎接澳門發展新機遇。
  4. 為配合國家的『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澳門定位為娛樂消閒中心,帶來不少的國際旅客及投資者,對優質住宅有一定的需求,面向外地客商市場的優質豪宅與本地居民住屋市場的價格存有一定的距離,引致澳門房地產市場朝向兩極化發展。
    新一屆政府在制訂土地發展規劃及相關房屋政策時,必須考慮提供適量的土地資源,保證中下階層的住屋需求,令本地土生土長的發展商可繼續興建適合本地居民享用及購買的住宅。
  5. 澳門大學落實在橫琴興建校園,為本澳企業帶來新啟發,澳門建築置業界宜把握橫琴島開發的契機,為企業發展提供新的路向。
  6. 勞動力短缺的難題,有礙推動澳門經濟多元的發展,本地建築工人數量難以配合本澳項目的需要,加上工人年齡日漸老化,年輕人又抗拒加入建築行業,工人短缺將日趨嚴重,特區政府必須透過科學評估,制定完善的輸入外地勞工制度與數量,補充現存勞動力的不足,配合澳門發展的機遇。


十年回望話經濟

<< 會務快訊 >>

* 第十四屆澳門貿易投資展覽會定於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假威尼斯人渡假村舉行,本會繼續為協辦單位並設有展位,歡迎會員到場參觀。

* 為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大日子,本會將訂於十一月廿五日舉行慶祝晚宴活動與會員一同慶賀日子的來臨,請留意秘書處最新消息。

新會員介紹

商號會員:977
中文名稱:建基建築發展有限公司
葡文名稱:Companhia Kin Kie Construcao Desenvolvimento Da.
地  址:澳門老人院前地52號佳勝大廈地下B
代 表 人:盛永強先生
電  話:28367682
傳  真:28304044

個人會員:313
中文名稱:冼道生先生 (工程師)
中文名稱:澳門得勝馬路24號5樓a座龍珠台
葡文名稱:24 estrada da vitoria 5a, macau
電  話:66804423

工商界人士組織澳社企

在環球金融危機衝擊下,特區政府制訂了多項紓緩民困,協助企業抗危機、救經濟的政策,盡力減低全球金融危機對澳門整體經濟的影響。特區政府在○九年施政報告中強調,透過與民間合作,設立旨在協助弱勢社群、有效調控人力資源的社會企業,協助因經濟危機而導致失業的人士,解決就業問題,保持就業競爭力。

為配合特區政府這一政策,本澳三十位工商界人士,包括:王彬成、何超鳳、何榮標、吳漢疇、呂強光、林金城、馬有禮、馬志毅、區金蓉、崔世平、崔世昌、張金善、張帆、張樂田、畢明、莫均益、許世元、麥瑞權、覃伯德、馮志強、黃如楷、黃志成、廖澤雲、劉永誠、劉毅翔、蕭順軒、龍國強、謝思訓、鍾小健、顏婉明自發組成澳門社會企業有限公司開展有關業務。在公司股東大會下設董事會,由許世元任主席,董事有馬有禮、崔世昌、莫均益、馮志強。

「社企」和政府多個部門和商業機構接觸,得到大力支持和作出相應的配合措施,並在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澳門建造商會和澳門建築機械工程商會支援合作下,委派林金城、余健楚、劉永誠、羅啟中、張樂田組成工作組,負責開展“澳社企建造工人培訓計劃”,計劃一旦落實,即會對外公佈詳情。

「社企」屬非牟利性質,股本全用於澳社企的運作與發展,就算往後公司有利潤也不作分成,全部再作投資回饋社會。

「社企」於九月七日開始正式運作,現階段已收到約200份申請,部分已開始安排就業轉介,希望藉此解決建造業工友開工不足,以及企業僱主部分工種人手不足的問題。

申請者中,申請協助就業轉介,也有申請培訓,涉及建造業不同工種。接到申請後,社企會根據申請工友填寫的資料,按經驗及技能,確定就業轉介抑或培訓。參加培訓的工友,每月津貼不會超過四千元,培訓則是全日制。
對於申請轉介的工友的技術水平問題,澳社企會跟進個案,會向地盤判頭了解,便能知道工友技能水平是否過關。社企最希望工友技術及工作態度良好,試用期滿後被正式聘用。

今次澳社企得多個企業支持,不少建築商或發展商有工程在手,可以配對的工種多。

《防火安全規章》修訂版(諮詢文本)意見書

一. 技術篇 1.標的及適用範圍 (1.2)
建議中提出組成「常設委員會」,經該會決議通過後可使用其他同類及國際接受的法規….
本會對設立此「常設委員會」表示理解及認同。然而,不同的地區與國家有其適用的法規,在引入國際法規的同時,必須考慮該「法規」是否能配合澳門實際使用的需要,同時,在引入相關國際法規時,宜將澳門修訂後之「防火安全規章」中的一些本澳特有環境適用及必須遵守的條文,與該國際法規一併執行,以達至完善該等項目防火安全的要求。

「常設委員會」的組成必須具清晰的透明度,就委員會的組織架構,運作制度及委員個人操守的要求等,必須於政府通告正式頒佈實施。委員會之成員除政府相關部門之官員及專業人士外,亦應該邀請建築置業界代表參與,以廣泛吸納社會各界別的意見,令「常設委員會」所擔當的工作更具專業及客觀的認受性。另一方面,「常設委員會」的權力範圍應僅局限於討論及議決適用於審批特殊項目所需引入相關國際法規,並不能涉及項目的實際審批工作,而我會認為,貴 局仍需擔任特殊項目的最終審批機關。

二. 技術篇 2. 消防員進入及介入之條件 (2.2)
建議超過40層,或高度超過120m的第I使用組樓宇(住宅),…必須設有避火層,
就文本指示,超高層樓宇是否每40層須有一避火層,請給予較清晰說明。

三. 技述篇 3.經過長度(逃生距離) 4.樓宇用途及高度分類
(逃生距離)除列表外,希望 貴局可提供圖例分析,以供業界參考。另外,修訂表調整後的內容,必須配合將來「都市建築總規章」的修訂工作,以避免條文間出現相互矛盾。

四. 技術篇 5. 樓宇只設置一乘樓梯
…每層之「建築」面積不得超過150m2,是否應為「實用」面積。

五. 技術篇 11. 消防電梯 (11.1)
在第I使用組之樓宇(住宅)或樓宇部份內,可不通過隔火門進入電梯,但通往各單位或其他間格之門之耐火等級應為CRF60,並裝有自動關閉裝置,水錶房除外。
本會建議上述“間格之門之耐火等級”由CRF60修訂為CRF30,就參議鄰近地區相關指標及澳門消防局提供的應急服務數據所見,CRF30是可提供足夠的防火要求,而本澳消防局在處理緊急事故所需時間是可達標完成,因此CRF30應為本澳所適用。

六. 技術篇 13. 水平公用通道及樓梯 (13.3)
當高層建築物(A級或以上)的全部或部份樓梯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時,應在合適的位置設機械正壓通風系統,避免煙氣進入樓梯內而影響人員逃生。
就高層建築物為例子,大部份設有平台,而平台以下的群樓多數只佔有幾層,而且沒有自然通風,是否必須要設置機械正壓通風系統?希望 貴局提供圖例展示及示範‘商業樓宇’和‘住宅’的相關設計以作清晰說明,並希清楚界定何謂“不具備自然通風部份”。

七. 監察篇 16.監察的權限
賦予消防局監察職能,在發現違法事項時能即時執行處罰,加快行政程序,本會表示認同。

八. 監察篇 25.罰款以外的其他阻嚇措施 (25.1)
執行當局得把違反規章的違法事項通報物業登記局,以登記摘要的方式在相關的物業登記冊加註…
對新建議表示贊同,甚或嚴重的個案可採用「釘契」處罰,唯現行登記局及其他相關部門所涉及的法律條文必須作出修訂配合,方能執行。

另一方面,我會亦因應現行所實施的「防火安全計劃」審批行政程序過度迂迴,導致每項審批均出現極不合理的延誤,究其原因,乃在於審批階段中所涉及審閱的文件在兩局間相互傳遞所致,甚至在項目上出現的一些輕微修訂申請,亦需按既定的行政程序處理,窒礙整個審批的流程,甚至出現不必要的停頓。基於上述的原因,我會建議在審批過程中,兩局需作明確的分工,若然土地工務運輸局仍擔當項目的最終審批權限機關,則該局應被指定為唯一接收項目上所需用作審批文件的部門,再按預先確定的分工範圍,將有關文件分發到消防局執行審批。原則上,我會建議有關防火建築要求方面的審批,應由土地工務運輸局執行,而有關消防系統,設備及建築材料的審批,將由消防局有關部門負責,而在審批階段中項目出現的修訂申請,土地工務運輸局在收到有關文件後,必須確保相應的文件能於指定期限送達消防局,而兩局必須按照最終由項目業權人所提交之最終修訂本進行審批。為著提升兩局在審批程序的效率,我會認為兩局可各自就其權限範圍與項目業權人或技術人員代表進行直接溝通,令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能適時予以解決,避免訊息在兩局迂迴傳遞,以提升行政效率。同時,為著項目能依法審批,避免兩局在協調工作上出現遺漏。我會建議,兩局宜定時舉行聯合會審的機制,使兩局相關人員能作統一的協調及批示,對一些具審批條件的項目作出公平、公開的議決。

最後,為著城市整體的可持續發展,本會對《防火安全規章》修訂版表示支持,同時,就會員提交有關建築物於收則投入使用後,該物業所安裝的保安監控系統及每個單位所安裝的防盜門所衍生的防火安全問題一併附上,供 貴局參考研究。冀望貴局全面著力完成諮詢工作,綜合整理各界意見,制訂符合澳門本土地區合用的法規。


「防火安全規章諮詢工作」關注小組




 
©2000-2006 澳門建築置業商會版權所有 會址:澳門水坑尾街一百零三號五樓     電話:(853) 2857-3226